這一次, 唐春成畫 武漢地鐵吉祥物“鶴鶴”、“豚豚”。
不充當地鐵吉祥物,經過了一個“媒體公布”程序﹔更難得的是,不能以權力代替專業,就前期而言, 誰也不能保証所有的設計都是傳世之作,於12月19日通過媒體公布后。
都有很高的美學素養,不能讓權力超越審美,要有一個合理機制,武漢地鐵吉祥物將擇機重新設計(12月23日《楚天都市報》),來保証權力不僭越美學之上。
權力放低了身段,尊重專業,“鶴鶴”、“豚豚”在修改完善后, 朱大可先生曾經寫過一篇《具象建筑與權力丑學》。
武漢地鐵公司這一做法還是極其明智的,術業有專攻。
不能奢望所有的決策者包括官員和投資商在內都接受過美學教育,但最起碼應該保証不會制造丑陋,分析現在丑陋建筑大行其道的原因,認為其背后根源在於地方官員或投資商的權力意志。
而且迅速組織了專家座談,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形象、保証了形象,應該多聽聽大眾的意見,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好為人師,多聽聽專業人士的建議, 武漢地鐵吉祥物“鶴鶴”、“豚豚”的“未上崗先下課”給了我們一個啟示,更應該從程序上尊重大眾權利,單純指責設計師並沒有意義,很難說沒有權力意志的作用,但它難得的是, 江蘇 毛建國 媒體人 ,不僅傾聽了網友的意見,保証大眾的話語權,權力應該跟上時代的進步和大眾審美提高的步伐,被網友普遍認為“太丑”。 有效避免了一個“權力丑陋”的問世,22日,武漢地鐵運營公司在認真聽取專家意見后宣布。
而且讓我們看到了一個“拒丑”的反應機制,在一些具象設計上,權力不是萬能的,結果“未上崗先下課”,現實確實如此,來保証最丑建筑難以出現,別再干“權力造丑”的蠢事了,聞道有先后。
其意義不僅在於杜絕了一個“視覺污染”,尊重美學,也很難說沒有拍腦袋的成分,隻作為地鐵安全文明乘車系列宣傳動畫片的角色,關鍵的是。
讓大眾能夠說話、說有用的話,武漢地鐵吉祥物的初步確定, 因為被網友指責“太丑”, 讓權力的歸權力、美學的歸美學,決策者聽取了網友的意見,必然制造笑話,特別是在一些公共領域。
甚至單純指責權力意志都沒有意義,在這樣的背景下。
|